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赴法国、比利时、德国见学活动总结

赴法国、比利时、德国见学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2013/3/22 13:48:00 访问次数: 5662
 

 沟通无障碍  友谊无国界
 
 
  
 
 
  2013年1月28日至2月8日,应法国阿莫尔法中友好协会的邀请,我校12名学生及曹雪莲、刘文明、赵强老师一行15人,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中国青少年交流访问团赴法国、比利时和德国考察交流。
  由阿莫尔法中友好协会牵线,我校与法国阿莫尔省布列塔尼地区圣布里厄市勒南高中已经结下20年的深厚友谊。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1月28日傍晚,交流访问团在巴黎落地,我们受到勒南高中三位老师和两名实习生的热情接待。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交流访问团在勒南高中老师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了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等主要景点。
  1月31日傍晚,我们来到圣布里厄勒南高中。在阶梯教室,交流访问团与民宿接待家庭见了面。勒南高中的中文教师杜老师主持了简短的欢迎仪式,阿莫尔法中友好协会主席和勒南高中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晚,各团员分别被安排在民宿家庭住宿,并与接待家庭共进晚餐。同学们用英语与接待家庭成员进行了交流,虽然大多数中国同学与接待家庭是第一次见面,但相处非常融洽,没有任何隔阂的感觉。
  2月1日上午,交流访问团参观了勒南中学初中部。初中部学生们见到校园里突然出现的亚洲人的陌生面孔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参观了学校的荣誉室、图书馆和专业教室。在荣誉室墙上,一张记录着二战时期牺牲的校友的相框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前学校教师统一穿着的制服挂在衣架上,记载着当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图书馆布置的非常活泼,几名学生在计算机前查找资料。在一间实验室里,我们发现了十几件为学生上实验课准备的白大褂整齐地挂在横梁上,这与我校新近推出的学生上实验课要着白大褂的要求不谋而合。
  2月1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勒南高中。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法国的学校行政机构非常简单:校长负责财务和对外交流,教学秘书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此外还有一名会计负责发工资。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准备室休息,学生有问题会在休息室解决。老师每天上完课,会在网络上传一天的授课内容,供家长了解。随后,大多数老师被邀请听了杜老师的中文选修课,选修中文的学生只有十几个人,他们大多来过中国进行交流。杜老师介绍,这些孩子去中国交流的很大一部分费用要自己去挣。国情不同,教育制度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东西方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
  2月2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圣布里厄市政厅,市长助理让.雅克在市政府议会大厅召开了欢迎会,介绍了该城市的文化、历史和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了交流团团员提出的关于中法青少年文化交流、法国环境与教育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下午5点,交流访问团与勒南高中的学生进行了联欢,我校同学演唱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歌曲《北京欢迎你》,表演了动感十足的韵律操《青春魅力》。为纪念法中友好项目开展20周年,晚上7点举行了“布列塔尼—中国”派对,大家品尝着各个家庭带来的美食,一起载歌载舞,度过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体验了4天的民宿生活后, 2月4日,我们结束了在圣布里厄勒南中学的交流,与法国家庭依依惜别。
  离开法国之后,访问团一行参观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与当地的华文学校 “欧华中文学校”的师生们进行了文化交流。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中比学生英文交流非常顺畅,语言无障碍,友谊无国界,双方师生都期待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常态化。
  此次交流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德国。我们参观了科隆大教堂、波恩大学、贝多芬故居和美茵河上法兰克福。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2天的法、比、德三国交流访问活动过程中,中法、中比学生及我校同学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无论是学生,还是随队老师,都在认真体验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像人种一样无优劣之分,每一处精神上的传承或文物古迹的留存都折射出地球村的丰富多姿。(撰稿 刘文明 赵强)


学生活动感言:
高一(2)班贺邢之:国度差异造成的隔阂感转眼间消失殆尽,我们很快融入了这个友好的法国家庭。当我和Louise互相交流的时候,当我累得在车上睡着耳边传来善意的轻轻的笑声,当我迷迷糊糊的走进家门爸爸开玩笑地说别在洗手间里睡着了,当我们像家人一样互相道着晚安,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高一(3)班王梦思玉:12天的旅程,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法国人民的浪漫情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让我难以忘怀。
高一(4)班方沁薇:不知不觉走上了马路,却不想人行道红灯已然亮起。我有些歉意地冲驾驶员笑笑,他却摇摇头表示理解,然后指指马路示意我们可以过去,他等我们。一个普通的驾驶员,用他的理解和包容向两个外国游客展示了最动人的友好。
高一(5)班喻楚月:Marine收下了我送她的特色笔筒,却把上面的缎带留给了我。后来我才明白,这样下次送别人礼物的时候,我依旧可以用那条缎带,不用再费心去购置一条新的了。我感到这个想法很温暖、很贴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想法非常的环保。
高一(6)班肖轩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欧洲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走在巴黎的街道上,两旁都是阁楼,全部都是18世纪的风格,几乎没有现代建筑。
高一(7)班李育宸:各国的信仰、生活环境与习惯各不相同,造就了他们的性格和习俗上的差异。
高二(8)班李可:不知道有多少世界着名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里居住生活,让这座城市带上某种淡淡的忧郁和流浪情结,他们用笔用画用故事让巴黎的瞬间永恒,也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巴黎。有幸,我在年轻的时候,把足迹留在过巴黎。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38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